立即开通体验×

只需10秒,即可快速申请开通体验

注册 登录
首页  >  关于致远  >  致远动态  >  新闻详情

体验产品

  • 大型企业协同管理平台 A8+
  • 中小型企业协同办公平台 A6+
  • 企业信创协同管理平台 A8-N
  • 移动协同办公平台 M3
  • 致远互联举办春季伙伴大会 “协同共生”赋能数字化升级
    时间:2019-03-18新闻来源:重庆晚报浏览量:8760

    世界正在以加速度进入到数字化时代,特别是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以及云计算在传统产业更密集的渗透,让中国协同管理服务市场呈现出数字化、生态化的新特征。

    3月15日,中国协同管理软件的开创者和持续领导者致远互联在重庆成功举办“2019春季伙伴大会”,大会以“协同共生•赋能数字化升级”为主题,吸引了包括华为云、腾讯企业微信等生态伙伴以及业界专家、媒体共500余人参加。

    致远互联正式发布“蜂巢计划”

    会上,致远互联发布了专为企业数字化升级而打造的“协同运营中台”,同时推出“蜂巢计划”——基于CAP+企业应用服务创新平台的共享生态战略。据介绍,“协同运营中台”能够面向各种企业业务场景提供一站式数字化升级解决方案,有力支撑企业业务创新,辅助管理层科学决策。“蜂巢计划”旨在推进能力、资源和生态等方面的共享模式,将与广大生态伙伴共同打造企业应用服务的产业共同体,以群体智慧引领协同生态发展。

    记者了解到,致远互联在协同管理软件市场深耕17年,一直在探索“协同生态”发展模式。目前致远互联的伙伴数量已达上千家,伙伴类型也从最早单一的产品分销伙伴发展到营销服务合作、实施交付合作、产品及解决方案合作、咨询服务合作、行业及领域应用服务合作、企业应用服务开发合作、通用服务合作、战略合作等多业态全方位的生态合作模式。

    致远互联董事长兼总裁 徐石

    致远互联董事长兼总裁徐石表示:“致远有个梦想,希望打造管理软件产业路由器,实现协同生态的共生共赢,而实现这一梦想的路径就是构建企业的协同运营中台。”

    正所谓独行快,众行远。致远互联协同共生思想凝聚的是华为云、企业微信、百度AI、360企业安全集团等一众协同生态伙伴的智慧。在会后,华为云生态伙伴解决方案部总经理刘晟接受了记者专访,分享了与致远互联的协同生态计划。

    华为云生态伙伴解决方案部总经理 刘晟

    记者:致远互联和华为云联合发布的解决方案能为用户带来哪方面的价值?

    刘晟:中国有超过万家企业,我们还是面临一个很大的蓝海市场。所有的企业客户都正在拥抱转型或即将面临转型,他们需要一些非常好的平台类或者工具类的软件,去帮助他们业务升级和转型。我相信,华为和致远互联发布的联合解决方案,一定会加速这一过程。

    记者:在协同管理软件领域,还有很多其他厂商,华为云选择致远互联的理由是什么?

    刘晟:第一,国内虽然有很多做协同管理软件的厂商,但致远互联一直处在领先位置。去年,我们就已经开始接触致远互联,经过几个月的交流探讨,特别是双方业务和解决方案的对接,今天才正式发布了联合解决方案;第二,在合作中,华为云一直秉承开放的心态,只要能够更好地服务客户,实现多方共赢,我们都愿意与各类伙伴进行合作。

    记者:此次合作如何能发挥各自的优势,把事情做的更好?

    刘晟:华为云的“平台+生态”战略,在业务拓展上有“三不”原则,“上不碰应用,下不碰数据,不做股权投资”。第一,不碰应用,就是划定了业务的边界,跟伙伴之间业务合作的边界;第二,不碰数据,华为云是可信赖的云,不碰伙伴或者客户的数据;第三,不做股权投资,就是从业务角度华为云是中立的。华为云在同伙伴合作的过程中,一直秉承着这样的方针。我相信,华为云和致远互联如果有了这个边界,就一定会发挥各自的强项把产品做好。产品做好之后,再借助品牌的拉力促成市场空间的放大,最后形成合力。什么合力呢?伙伴和伙伴之间的合力。致远互联的经销商伙伴数量很多,华为在中国也有上万家伙伴,发挥生态的优势进行“共建、共营、共销”:共建,就是共同建设联合解决方案;共营,就是依托生态伙伴的品牌拉力共同做好市场营销;共销,就是聚合伙伴一同联合销售,共享生态。

    记者:在打造智慧企业,加速客户业务转型方面,华为云有什么心得和建议?

    刘晟:其实华为本身也在进行数字化转型,也一直在探索,这个过程我们是有一些心得体验的。如果有机会,我们也希望能把华为数字化转型的经验分享给更多的企业客户和伙伴。数字化转型是一个非常大的话题,但是要细化要落地的时候,光讲理论是不行的,要看如何落地,必须要帮助企业解决切身实际的问题,由于每个企业现在目前面临的实际状况可能都不太一样,所以我们希望连同合作伙伴一起,帮助企业深入分析问题,循序渐进地、有针对性地部署相关产品或解决方案来解决企业的问题,这样就避免了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不是盲目的,而是“对症下药”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