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开通体验×

只需10秒,即可快速申请开通体验

注册 登录
首页  >  关于致远  >  致远动态  >  新闻详情

体验产品

  • 大型企业协同管理平台 A8+
  • 中小型企业协同办公平台 A6+
  • 企业信创协同管理平台 A8-N
  • 移动协同办公平台 M3
  • 软件新的生产方式是不是已经到来?
    时间:2021-10-08新闻来源:文/产业观察者 王甲佳浏览量:5035

    【按】我们发现最近几年来的企业服务市场,越来越多的新物种出现,越来越多难以被清晰的新品类出现,它们“早就穿越而来吗”?它们的出现对于众多甲方企业(用户企业)来说,意味着什么?会带来哪些新的变化?滋生什么样的红利?我们能不能享受到这样的红利?怎样与它们共舞?场景学社选取一些样本进行了To B新品类的观察与研究,期待对大家有所裨益。这个系列的几篇文章是对致远互联的COP(协同运营平台)历时四个多月观察的部分成果呈现。数字经济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关键驱动力,IDC预计到2022年,全球65%的GDP将由数字化技术驱动。在企业经营中发挥着日益重大作用的管理软件就是这个驱动力的具体载体。当前,软件的生产已经滞后于甚至是严重滞后于企业业务的发展,应该怎么办?有什么途径可以改变这个局面?

    十多年前,有一本书叫《走出软件作坊》,大家一直在试图用各种手段来提高软件的生产效率,提升软件企业的组织效能。但是长期以来,这种作坊式的作业模式一直没有根本性的变化,差别是作坊的规模大小而已。对于满足最终用户需求的管理软件、协同软件来说,和软件的传统生产方式及软件交付的方式有着很大关系。

    COP(Collaborative Operation Platform 协同运营平台),是致远互联众多用户在探寻自主可控的信息化和数字化道路上摸索出来的。这篇文章试图换一个视角,从软件产业这个角度来看看,COP的出现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以前,我们为什么走不出软件作坊?

    这和我们软件的生产流程有关,一般情况下采用“瀑布式”的生产流程,首先是需求调研与确认,然后是系统设计、代码实现、测试、修改、培训、上线、运维、二开、升级......几十年来,这似乎也没有什么错,即便我们有一些效率工具,也是在这个流程体系的某些环节发挥作用。比如在代码实现阶段使用一些框架和组件,测试阶段用压力测试软件等等。虽然也在不断实现精细化处理以及一定程度的自动化,但是整体结构还是没有什么变化。

    在市场上,许多ERP产品、业务类软件产品,甚至一些SaaS也都上线了开发工具、开发平台,也有叫PaaS平台的。这些都是巨大的进步,但也仅仅是二次开发这个环节的效率工具,企业还无法通过这类平台,完全搭建自己的业务系统。不过其中重要的一个点是,这些工具,可以由用户来掌握。从软件生产的角度看,这是一个巨大的变化,也就是用户有条件深度参与软件的生产工作,虽然还不是相关业务系统的核心部分。

    这就好像一些家庭作坊里,增加了几台自己可以操作的数控机床,但是生产方式还是作坊。不管怎么说,这都是了不起的进步。

    究竟有没有办法,彻底改变这种“瀑布式”的软件生产方式呢?在一些生产力条件基本具备之后,为什么没有进一步的行动呢?

    软件生产力的提升是COP改变软件生产方式的前提条件

    蒸汽机的发明,直接驱动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机械臂等机器人技术的广泛使用,使得不间断生产的无人车间、黑灯工厂成为现实。在经典政治经济学中,关于生产力、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的论述,不仅适用于对传统经济进化史的解释,也同样适用于对软件行业未来进化的研判。

    在上一篇《COP:未来企业阔步市场的创新容器和运营载体》的文章里,我们介绍了CAP(业务定制平台)作为软件的新一代生产工具,极大地提升了软件的生产力。具体来讲有这样五大效能:
    (1)一体化、零代码,随需定制;
    (2) 一目了然的可视化设计和运营管理平台;
    (3) 随时随地、全场景的移动应用;
    (4)多领域、多行业的业务复制能力;
    (5)自定义多业务连接,帮助企业数据决策。
    即便在瀑布式的软件生产方式之下,软件生产力的提升,也意味着在需求的核对方面已经大幅度缩短了时间。需求的说明文档不再需要那么严谨地出现,也就是说可以充分节约需求调研和精确描述的时间,以无代码或者低代码方式输出的软件,可以马上用业务数据来模拟希望的场景,并可以即时地获得反馈,然后马上可以进行迭代,业务场景所有者(用户)和专业的软件开发者(技术)之间的协同关系有了新的改变机会。
    但是,我们看到这样的进步所产生的红利,还局限在“生产”那个环节,对于设计、测试没有显著的变化,重大的改变极少发生。
    而在COP(协同运营平台)的体系中,却可以借助CAP(业务定制平台)的力量,对传统的瀑布式软件生产流程进行解构,直接面向场景进行协同开发与创新。在COP的环境中,技术人员和业务需求人员一起来模拟新的场景,并推演基于新的场景可能发生的新的变化,乃至这些变化对再下一代场景进行影响的可能性。

    COP里的软件生产力工具成为组织创新能力“爆棚”的一个奇点,由此直接驱动了软件生产方式的变化。说“变化”是极其温和的提法,实际上这个变化是革命性的,因为COP提供的大量组件、接口、开发工具,让场景迭代变得更加容易,软件的生产周期从数月下降在一两周以内,甚至是更短的时间。软件与业务比翼齐飞的盛景令人遐想不已。

    场景用户可以成为软件的生产者是COP改变软件生产方式的决定性因素  

    在前面的叙述中,我们已经清楚地看到软件的生产完全有条件从专业工作者主导的局面升级到专业工作者与场景(业务需求方)协同创新的局面。再进一步,那就到了由场景用户完全主导的局面。这一点实际上已经发生,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谈到“少数的来自未来的族群”就已经开始开发大量的业务流程,也就是开篇的那位CIO的故事。这些几乎在每一个致远互联用户那里都有发生,只是还不够充分普及,而且主导力量还集中在用户的IT部门,并不完全由真正的场景用户所主导。但是这一切,随着COP的亮相而将得到彻底改变。

    也就是说,在COP这个大容器里,场景用户成为了真正的主人。COP为场景用户所在的组织提供面向未来的技术架构、各种创新能力与资源,场景用户所在组织的IT部门(数字化管理部门或者领导部门)基于COP来定义本组织的数据及协同标准、风险控制手段等“全局变量”一样的东西。大部分业务创新工作与业务发展工作一起,交由“听得见炮火声音”的具体场景用户来执行。

    这是软件生产方式进化的一个决定性因素,也就是说,软件的生产工作不再单独由专业技术人员去完成,而是在多方分工的情况下来共同完成。意味着,数十倍、数百倍的人成为软件生产工作的新生力量。只有在这样的态势之下,软件的生产力才真正地得以充分解放,软件的生产方式乃至软件的生产关系才有可能真正实现突破。

    共创成果的分布式共享,是COP最终缔造新的软件生产关系的重要机制

    CAP(业务定制平台)的一个重要特性是“多领域、多行业的业务复制能力”,在COP的大容器之下,已经演变为非常特别的一个存在。当大部分的软件工作者从“阳春白雪”到“下里巴人”,数量上实现几何级数的激增之后,先进的生产工具在实际的业务发展与进化中,将产生无穷无尽的创新成果。未来,这些成果的大部分是由场景用户们相互协同创造的。他们不仅帮助本组织完成场景进化的工作,提升组织的竞争力,还将用新的版权机制将这些成果分发给其他场景用户,直接引用,或者借鉴后进行再造。

    这一点意味着,软件的生产和消费已经变成我们当前所理解的商品、服务的生产与消费一样普通。这个变化,就像几年前我们将计算机的生产企业视同高科技企业,现在也就是普通的制造业的一个细分门类一样。 

    从这一点来看,我们完全可以说:COP的出现是软件行业划时代的颠覆性变革的开始,当然也是一个号角。COP作为一个“独立特行”的品类,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软件生产的里程碑式突破,那就是将IT技术和业务创新的分离,产生新的社会分工。企业管理软件的传统生产方式,将IT与业务逻辑、流程及方法“凝固”在一起,任何新的变化都需要技术人员通过编码、配置及数据可以操作等手段才能得以实现。COP平台将更多的技术工作留在“平台之下”,用户可以根据场景需要搭建、修改与再造。借此彻底改变了软件的生产方式。

    软件生产方式如此变迁之后,软件生产关系的升级还会远吗?企业用户自主创生和升级自己的系统、应用,将为经济带来怎样的活力?未来的图景可能远超我们现在的想象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