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一聊致远互联的移动化。”移动化还能聊出花儿来?这是我接到邀请后的第一反应。移动互联作为企业应用的基本属性,已经走过了过渡阶段,现在产品的移动化程度已经大同小异,特别当话题不是移动的技术方向时,挺诧异能说些什么,当然也希望能听到些干货。
果然,现场没有解读,也不是宣讲,除了提前说过移动化这个关键词外,完全是一次无主题的闲聊。但意料之外的是,从这些漫无边际的闲聊中,我居然感受到了特点,同是移动化,也有大不同。
1
致远互联在3月底发布新产品时,提炼出了“智能化、平台化、定制化、移动化、数字化”五大特性,移动化是作为一项基本属性而存在。
但移动化,着实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在前三五年,这一话题还颇有热度,也一度备受业界关注。关注也就意味着投入,其结果使得移动化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为To B应用的基本属性。
当然,移动应用现在也面临着新的问题,比如避不开的入口问题。对用户来讲,大量的移动应用的增多,让他们可以以价值满足情况精挑细选,但当每个企业有数十款APP的时候,这就变成另一种痛苦。企业随之也自然提出他们新的要求:可不可以有一个统一的入口?
可以。于是有了很多平台型产品。但新的问题又来了,多数平台产品只是起到聚集作用,在应用之间的集成方面却没有解决方案,数据孤岛、信息孤岛依然存在,实质上这种入口并不是真正的入口。
确实,随着企业移动信息化建设逐渐转变到移动化深度应用阶段,移动化的应用深入、集成业务多、平台间交互多等特征要求在深应用阶段须符合两大特征,才能形成企业专属的移动应用。
一是统一入口,移动业务应用的统一集成、移动应用的统一入口、消息的统一出口,实现应用一体化、数据一体化、消息一体化、安全一体化、运维一体化的移动办公平台。
二是专属业务驱动,以人为中心,以任务为载体,重视个性化应用需求,融合包括厂商应用、ISV应用或者自行开发等多类型应用,高效驱动业务。
2
软件移动互联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移动迁移,将客户端的功能迁移到手机上,第二个阶段是移动化适配,基于移动特性去优化,甚至以移动为主体研发、构建产品;第三个阶段是整合入口,将大量的移动应用聚合到一起,方便客户去使用;但这一阶段,聚合的应用之间无法集成,所以我觉得现在能够确定的是第四个阶段肯定会到来,就是真正的统一入口,各应用之间组织、数据、流程等各方面打通。
现在大部分厂商都走过了前两个阶段,在向第三、第四个阶段去发展。无论是OA还是协同,以及各类CRM、报销应用,都有各自的移动端,尤其是在同类软件上,无论是从功能还是从体验方面,都大同小异,似乎并没有值得特别拿出来的话题。
但最为平常的属性才能看出产品方的理念。差异化特点是每家都在塑造的、体现的是厂商的技术实力,而这些大家都有的属性,却是体现产品背后设计理念、企业理解的关键点。
坦白来讲,产品、技术、功能等,在to B应用领域很难成为瓶颈,只要厂商愿意投入,事实上这些方面都能一一实现。真正能够成为瓶颈的是协同背后所体现的管理理念,和厂商打造协同时所塑造的整体架构,这是厂商的理念的体现,是一种沉淀下来的知识壁垒。
3
那么,致远互联在移动化方面有哪些特点?
这篇文章希望通过分析,以及感受到的客户实践,去挖掘一些背后的逻辑。
“如果从功能上,各家产品都是大同小异。在大同小异之下看区别,看得是产品建构的出发点。致远互联移动化的出发点是,移动就是一个平台。”就是这样不经意的一句话,在我看来却是核心,是所有不同的圆心。
致远互联认为移动本身就是平台,并没有刻意为“移动”做些什么,而是继续以“协同价值”为出发,强调体验,强调随时随地的协同,强调面向客户的应用集成,这种思路决定了致远互联的协同产品对发展移动化的态度,而不是为了移动而移动。
目前,致远互联移动开发平台具备统一协同办公能力、智能管理能力、自运营能力等十大能力,去满足客户丰富的移动管理应用场景需求,从而实现企业移动化覆盖。
而在我看来,不同厂商对各自移动化的聚焦点和深度有所差别,所以我特别希望拿出来讲的是异构系统集成能力+ISV生态链能力,及随需定制的能力。
4
之所以拿出这两块的能力,是因为我认为它们是致远互联随需应变的核心体现。
致远互联最近几年的战略方向在不断演化,但几个核心关键词一直没变,并且一直高举高打,这其中包括“协同、定制、生态”。协同在前文已经说过,生态是整个行业的普遍发展方向亦是好理解,而定制这一项就与很多业内厂商区别开来,定制是很多厂商不愿意去深入,尽可能规避、能减则减,但却又是客户的强需求,毕竟每个行业、每个企业的需求都不一样。
而致远互联则不同,不仅不刻意去缩减定制的板块和标签,反而致力于推动“协同专属定制”在企业中的落地。其支撑点,就是这两款的能力。
首先是自定义开发能力,其主要承载体是致远互联业务生成器,能够实现零代码定制,也就是拖拉拽就能完成个性化。这是致远互联的核心能力。
其次是异构系统集成能力。异构系统集成说白了就是能够集成其他厂家的产品,比如SAP、用友、金蝶的ERP系统、CRM系统、SCM系统。有了这一能力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统一入口,将信息、数据等打通,以及再进一步深化成ISV生态链能力。
依托这种能力,接入进来的ISV的应用可单独应用,与平台上其他相关应用进行集成,实现数据互联互通;也可作为一种能力,集成至移动办公、移动业务或者自行开发的业务应用中。目前,致远互联与众多厂商进行生态整合,如百度AI、360企业安全集团、腾讯企业微信、随锐、携程、滴滴、帆软等;另一方面也在整合一些由伙伴和客户通过自定义开发形成的行业化应用。
这也是致远互联突出定制的原因,一是客户的需求很大,二是有基础能力,让其有底气。
5
这种定制很有意思。
还是前文所说,To B应用很难在技术和产品方面形成壁垒,只要厂商愿意投入,技术问题和产品问题没有解决不了的。
但致远互联的定制能实现零代码定制,这是一种突破。当然,最有意思的却不是“零代码定制”这个概念,而是它带来的结果。
去年的致远互联协同大赛期间,有客户和伙伴带来的应用超过一万个,这是协同领域甚至管理软件领域很难想象的。证明客户的想象力是无限的,也侧面证明客户的很多需求是厂商想象不到,也无法全面覆盖的。
授之以渔,这也是致远互联的一个核心思路。单纯看定制,每家服务商都能做到,但会存在两个问题,一是难以复制,厂商人力投入大,企业成本高;二是虽然经历了一次次的定制,客户依然不具备自主能力,更无法如臂使指地将自身的管理需求、管理理念搭建起来。
授之以渔,其出发点是希望满足行业、企业不同的管理需求和场景需求,并可以快速、低成本的交付,同时还能更进一步将企业最为真实的想法抽象、转化成工具。
举个例子,荣获去年致远互联全国协同应用大赛总决赛亚军的森鹰窗业,便是基于致远互联业务生成器自主搭建起阳光房轻MES管理。
在搭建前,森鹰窗业面临的问题是,当物料发送至客户处时,如有短缺,则所有安装人员必须原地待命,工厂连夜赶制,通过绿色通道将物料补齐,通常要15天左右,给客户带来了极差的服务体验。
基于此,森鹰窗业结合致远互联协同管理平台,将强管控植入每个环节。首先是条形码识别,通过扫码枪识别对应订单;然后进行盲扫识别,不区分订单,批量扫码;继而进行批量校对,系统自动校对不同组件的订单归属;齐套提醒,订单所有组件完毕后,会生成一个订单告知。最后是扫码出库,不齐套的订单永远出不了库。
各应用系统集成后,阳光房可实现从处在内部设计研发层面的3D制图,经由编号转码、编码入库、物料推送、编码校对以及最终进入内外对接层面的发货出库。
而这一套管理应用,也被很多面临类似场景的客户所共享,并复制到自身企业中。
6
事实上,依托随需定制的的能力,致远互联形成了强大的行业定制生态,并且逐渐演化自运营的生态体系,由客户、伙伴自主便能完成内容,也就是行业应用,并通过收费或者免费的形式实现应用的共享。在这一过程中,致远互联自身充当的角色转变成运营者,提供地方、建立制度以及日常维护。
而这种现象也推动致远互联的能力建设,如自运营能力、生态链能力,以及统一入口能力等等。
“移动本身就是一个平台,同样能够承载管理理念,落地管理理念。”总结来讲,致远互联移动化的特点不在产品本身,它不仅解决了企业在移动方面的问题,也是在将管理理念进行分享,并帮助客户落地管理理念具化、落地,去推动企业向高绩效组织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