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开通体验×

只需10秒,即可快速申请开通体验

注册 登录
首页 > 协同观察 > 行业洞察

协同研究院

研究院简介

专家介绍

协同知识

协同期刊

体验产品

  • 大型企业协同管理平台 A8+
  • 中小型企业协同办公平台 A6+
  • 企业信创协同管理平台 A8-N
  • 移动协同办公平台 M3
  • 连载:《互联网+工作的革命》之开放求善
    时间:2016-09-23新闻来源:致远协同研究院浏览量:10089

    开放包容,求同存异

    从互联网历史发展看,互联网正是因为有一个开放的TCIP协议,使众多的技术人员有机会在上面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才得以发扬光大。互联网不是一个人的发明,是一群人创造出来的。在这样一个大平台上,无数人的心血结晶,才有了今天的微博、搜索引擎、电子商务、网络、音视频等等。这就是一个有力的声明:开放、包容、共享,代表了互联网的精神。

    互联网发展到今天已经出现了专业化分工的趋势,生态系统中开始建立新型的产业链,各司其职,术业有专攻,在良性竞争的同时做到相互融合,共同发展。开放带来了新的机遇,通过社会化的分工构筑生态,不同层面的公司专注于不同的业务,更加符合社会发展需要。

    互联网的包容性体现在,无论参与者能力的高低,人们给与的都是鼓励和掌声。就像一滴水汇聚到汪洋大海,这里允许观点的碰撞,包容各类看法和认识。

    人类的进步来源于知识的共享,互联网的成长得益于许多参与者将自己的学识与思考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其他人。

    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在其代表作《代沟》一书中提出“后喻文化”的概念。从中我们得到关键的启示是,传统势力应当谦逊地无条件地向新生代学习,学习理解和接受那些似乎不可思议不可理喻但却生机勃勃的新知识。有了知识的包容作为前提,人与人之间的包容、代际的包容才能成为可能,互联网世界的和谐才能有坚实的保障。

    包容是一种无私的气度和博大的胸怀,是一种智慧和境界。包容是善的力量,它克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改善彼此之间的关系。包容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一种不苛求、不极端、不自以为是的健康心理,同时也能引发别人的真诚响应。

    网络文化的迅速扩张,足以考验一个社会求同存异的包容度。互联网引导我们学会文化包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同文化相互影响已成为我们生活的常态。尊重个性、尊重差异是包容的最突出特征,允许他人自由行动或判断,坦诚对待与自己不同的意见。

    组织向环境开放

    早期的组织研究理论主要集中在内部系统上,比如科学管理、领导风格、工业工程等都是采用封闭系统的方法,因为它们认为外部环境是理所当然的客观因素。

    而现代管理理论则认为组织在它与其环境相互关系之中是个开放系统。系统管理理论学派认为:组织是一个开放系统。最早提出开放系统概念的是冯·贝塔朗菲说:“生命系统本质上是开放系统。开放系统被定义为与环境交换物质的系统。”系统学派的代表人物卡斯特接受了这种观点,他认为:物理系统和机械系统在它们与其环境的关系中可以认为是封闭系统。与此相反,生物系统与社会系统则不是封闭的,而是与其环境不断相互作用的。

    组织的开放性指的是:组织具有不断地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性质和功能。任何具体组织作为整体,都不是孤立自在的,它总是处于一定的环境之中,并且同环境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着,从而表现出自己的整体性能。组织向环境开放是它得以向上发展的前提,也是组织得以稳定存在的条件。 

    开放系统必须要和环境相互作用,在消耗资源的同时也在向环境输送资源,必须不断地变换自身形态以适应环境。在开放环境中,内部效率有可能只是一个小问题,而适合环境的变化、处理环境的干扰和不确定性、与环境互动以求得生存才是组织的重大问题。

    从这种观点来看,封闭的组织是不完整的,开放的组织才是完整、圆润、和谐的。

    注:本文摘自由致远协同研究院出版的《协同+工作革命》一书,转载请注明出处。另外,欲进一步探讨oa系统行业发展、了解协同oa软件,请拨打免费电话:400700332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