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产品
协同管理是基于软件的实证型管理理论。从过去10年的历史进程来看,协同管理的实践主要体现为协同软件的设计、研发、应用,在此过程中贯穿着协同管理思想的传播、普及和完善等工作。因此在“实践篇”之内,我们结合协同软件来具体阐述协同管理的各种细节和精妙之处。
协同软件“架构”是将协同管理思想“寓道于器”的具体落实。架构所解决的是器的具体形态、结构和功能,不仅规定逻辑上的各种关系,也规定物理层面的相互联系。架构同时也是将各种理论、理念、思想和价值观等赋予器物实体之中的过程。对协同软件架构而言,就是将前三章中所说的内容转融入到软件的具体形态之中,达到“道器不可离”的程度。因此,架构的出发点,绝非技术规范或技术细节,而是协同管理的理论体系。
4.1战略架构
所谓协同软件的战略架构,是指它在组织管理最抽象意义的运转模式中的位置和作用。
在协同软件的定义中,明确提出以人为核心。并进一步说明,在组织中,人和事是软件所要处理的两种对象。图17是过去10年中协同软件产业实践最重要的成果之一,它对整个产业具有战略架构的意义。以此为基础,我们对其做进一步的阐述,从中国传统文化思维模式的角度建立协同软件的战略架构,然后以软件工程的语言来做进一步的解释。
1.中国传统文化视角的战略架构
按照“立象尽意”的做法,我们先为组织构建一个战略图景,如图21所示。我们用阴阳八卦的理论来解释它。
图21组织的战略架构
(1)组织的太极、两仪和三才
按照“组织”的定义,它是以共同目标而组合起来的多个个体。有了组织,才有其内部的一切事物。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组织之“道”,就是其成立的理由,即共同目标。组织本身,就是此“一”。按照
“立象尽意”的思维模式,古人将这一思想具象化为阴阳太极图,如《易传》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就是对“象”的定义。在太极图中,圆圈之外的空间即为“道”,圆圈本身即为太极,即为“一”。依此理论,在图21中,最外的圆圈即为组织,它规约着其内部的总体架构,并与外部进行感应。
“一生二”或“是(太极)生两仪”,都表明了中国哲学中的辩证思想,即事物本身是辩证统一状态。这个“二”或“两仪”,具体而言可以叫做阴阳、天地、正反等等,在西方哲学体系中,它被称之为“矛盾”。在组织中,处于辩证统一地位的,只能是“人”和“事”。人是组织的主体,事是组织的客体。按西方管理学的理论,人也可叫“人力(manpower)”,事也可叫“业务”。人和事既对立,又统一,构成了组织运转的基本动力。其他如时间、资源、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等等要素,都不是组织的根本性要素。这种思想,和西方管理学理论(如法约尔的组织活动6大类型)是一致的。在组织中,人和事又可以具体叫做管理和业务、人力和业务等等。这种态势,在图21中,以阴阳鱼这两个交互感应的部分来表示。
“二生三”是什么意思?老子曰:“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阴阳交相感应、互相作用、彼此调和,形成“气”,即为“三”。在《易传》中,以“爻”来表示此意思。“爻”分上中下三部分,上下代表天地,中间代表“气”或“人”,此谓之曰“三才”。无论是天地气,还是天地人,都表明了中国哲学思想中将矛盾运动也作为一个重要的范畴,它表明的是一种“和”的状态,气和人,都是一种生命力的象征,这与“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的西方哲学论述是一致的。因此中国哲学以气为本,以和为贵,强调事物的交互、运动、平衡状态,这就是“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的唯物辩证法观点。而西方的逻辑思维内核是相对独立、相对静止、局部对应。在组织中,事为天,人为地,人事相和谓之“气”。“气”是组织的生命力所在,是组织存在、发展和达成目标的基本动力,是组织的运动状态。如第一篇中所述,在产业发展的历史事实中,这个“气”被称为“协同”。太极图中,阴阳鱼交界的“S”形曲线就代表着“气”或“人”。在图21中,这条曲线代表着组织的“协同”。
由此,我们以中国的哲学理论,构建了组织的基本模型,即组织太极图。归纳起来为:
一(太极):组织;
二(两仪):人(人为地),事(事为天);
三(三才):人,事,协同。
(2)组织的“八卦”
在组织的运动中,人、事、协同互相作用,每种作用可以分为“充分”和“不充分”两种状态,其运动规律就呈现为8种“卦象”。八卦(包括在此基础上发展而得的六十四卦)理论是中国人的逻辑思维体系,与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有着直接的连通作用。循此我们可以建立一整套中国的组织理论。
在组织中,人(人力)、事(业务)、协同互相组合,构成组织运动的8种模式,如表14所示。组织运动体现出其发展历程和生命活力。积极的因素和消极的因素此消彼长,交替发展,互相促进,互相拉动,从而促使组织不断向前发展,组织的目标从小变大,组织价值从弱变强,组织中的人、事和协同都处于发展变化的状态之中。这种演变的图景,西方管理学理论称之为“组织生命周期”。
表14组织的“八卦”模式
将这8个生命周期与八卦卦名和卦象相对应,实际就将组织运动模式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论结合起来,可给现代组织以更加丰富的文化背景和新的解读。在八卦卦象中,上爻代表天,即“事”;下爻代表人,即“地”;中爻代表“气”或“和”,即“协同”。
下面就逐一来分析组织的“八卦”。
第一卦:坤()。《易经》曰:“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又曰: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思是说“坤”为大地、事物的承载之所、万物生长的依据。组织肇始之初,业务刚刚萌芽,人员初步聚集,还谈不上什么正规化、制度化,有的只是一腔热血、满身活力、无穷畅想。在此组织幼年之时,只能依靠组织成员的“厚德”以承载业务发展及价值实现。在这个阶段中,人的品行、襟怀、眼界、责任感和使命感等是组织发展的关键要素,协同侧重于人与人的“心心相印”、“齐心协力”。此种意境,高度契合于荷尔德林那著名的诗句:“人充满劳绩,但还诗意地安居于这大地之上。”
第二卦:坎()。《易经》曰:“习坎,重险也。水流而不盈,行险而不失其信。维心亨,乃以刚中也。行有尚,往有功也。”意思是说“坎”卦象征着重重艰险,像水奔流一样,只有那些胸怀坚定的信念、执著专一、内心刚强之人,才能行事亨通、获得成功。组织创始之初,必然面临重重阻碍,业务不多、人手也少,所能依靠的只有良好的协同,靠协同给予组织坚强的支撑,靠协同给大家坚定的信念,从而超越困难,获得发展。在这个阶段中,协同是组织最可靠的依托,正所谓“上下齐心,其利断金”。
第三卦:震()。《易经》曰:“?雷,震;君子以恐惧修省。”意思是说“震”卦好像震动的雷声,君子应以内心的畏惧感来修身自省。组织发展之际,业务逐渐增加,人员逐利而来,组织的创始文化开始被稀释,心怀各种目的之人围绕在创始人或领袖周围,组织不免出现志得意满、盲目自信、好高骛远之态。这是组织生死存亡的关键时期。在此阶段之中,组织尤其是组织领导人应心怀畏惧之感,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应以鲁迅的名句“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来自勉。组织的协同关系应以反省为主,切实解决因为人员增加而带来的各种假象与冲突,在貌似正常的状况之下,发现并消解那些足以震动组织的危机。
第四卦:兑()。《易经》曰:“兑,说也。刚中而柔外,说以利贞,是以顺乎天,而应乎人。”意思是说“兑”卦象征着喜悦,做事能够内秉刚健之德,外显柔和之姿,以团结协和为愿望,以利人利物为存心,坚持正道,所以能够顺乎天意、合乎人心。组织在跨越生存期之后,达到而立之年,可谓实现了初步的成功。此时组织人员齐备,协同有力,为提高业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此时的组织领导人具有高度的威信,同时具备基本的管理体系,组织处于良好的个人管理阶段。只要组织领导人秉承顺天意、合人心的协同原则,就可以让组织保持一种生机蓬勃、人心舒畅的良好发展态势。
第五卦:艮()。《易经》曰:“艮,止也。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艮其止,止其所也。”意思是说“艮”就是停止的意思,当需要停的时候就要停住,当可以行的时候再前进,无论动还是静,都不违背其时机,这样道路就是光明的。组织在初步成功之后,应该充分认识到业务的边界,扩张的时机,切不可盲目铺摊子,带来人员和协同这两方面的欠缺。一旦违背动、静的时机,则组织会有失控的风险。在此阶段中,协同的重点是控制组织当行则行,当止则止,即要将风险管控作为一个突出的需求。
第六卦:巽()。《易经》曰:“随风,巽。君子以申命行事。”意思是说“巽”为风,因而长风相随,吹拂不断。君子应取法于长吹断的风,不断地申明命令,反复宣告,不厌其烦,以这种方式来做事。通俗而言,就是以“春风化雨”的方式来做事,通过潜移默化来执行既定目标。组织在这个阶段达到相对成熟且不失冲劲的状态,业务快速发展与人力相对滞后之间的张力,依靠良好的协同来予以解决。此时协同的核心是将人和事之间的关系融会贯通,并touch到每个人、每个环节,积小胜为大胜,促进组织持续进步。
第七卦:离()。《易经》曰:“离,丽也。日月丽于天,百谷草木丽乎土。重明以丽乎正,乃化成天下。柔丽乎中正,故亨。”意思是说“离”是依附(丽在古代有依附、附着之意)的意思。日月依附在天上;草木依附在土地上;太阳每天都升起,依附的是正道,所以能造化万物,形成天下;人应该以柔和为内心,并依附于正道,这样才能获得成功。组织在发展到顶峰之前,很容易失去控制,看起来人力充沛,业务众多,但由于缺乏一种可以依附的组织规范,反而变得危机重重。此时协同的重点应该是弘扬正道,为避免零和博弈、非理性行为等提供有力的机制设计及操作工具。此种情景,可以《红楼梦》第13回中的一句话为印证:“若目今以为荣华不绝,不思后日,终非长策。眼见不日又有一件非常喜事,真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要知道,也不过是瞬间的繁华,一时的欢乐,万不可忘了那`盛筵必散'的俗语。此时若不早为后虑,临期只恐后悔无益了。”
第八卦:乾()。《易经》曰:“乾:元,亨,利,贞。”又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思是说“乾”象征着天,天有四种特性,即它是万物的本原、它使万物畅通运转、它使万物各得其利、它使万物各固其形。天道运行周而复始,永无止息,君子应效法天道,自立自强,不停地奋斗下去。组织如果到达成熟阶段,无论在业务、人力还是在协同方面,都充分达到既强且善的境界,那么它就成为了无穷的价值源泉。这是组织的理想境界。然而《易经》又曰:“盈不可久也”,物极必反,组织成熟阶段之后,很可能会面临僵化、官僚化的状况,此时协同的主要目标是保持组织的灵活性、创新性和敏锐性,保持人、事、协同三者之间和谐关系的持续性。
综上所述,组织的战略架构可以归纳为:太极,两仪,三才,八卦。
这种架构模式,还只是初步运用了中国的传统文化相关理论。更加深入探讨组织的各种卦象(如更为精细的六十四卦)将是另一本专著的内容。在此只是表明一个观点:中国的传统思维方式和文化积累,完全可以解释”组织”这一事物,描述其运动模式,归纳其中的规律,并据此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法、工具和实施路径等。当然这种对应是初步的、探索性的,从西方管理科学的角度来看,还可能觉得这有一些牵强之处。但好在中国传统文化讲究个人感悟。这种对应及其解读,可以为我们理解组织的本质提供一种思考的方式和思维体验,以供思维拓展之用。
接下来我们就要从信息化的角度,来建立组织中协同软件的战略架构。
(3)组织的信息化战略架构
组织的信息化,从战略架构上而言,就是人、事、协同这三者的信息化。与此对应,有三类软件类型:人力软件、业务软件和协同软件。这就是组织信息化的战略架构,如图22所示。
图22组织信息化的战略架构
对这三类软件具体阐述如下:
1)人力软件。以提高和改善组织中的个体行为价值为主要目标的软件。所谓“人力”,英文为manpower,指的是人的劳动能力,是社会生产活动中人的成熟度和有序度的表现。现实中的人参与生产活动之初,是不成熟的和无序的,需要加以组织和转换才能变成有效人力;即使是已经有效的人力,在新的生产环境下,又可能归于无效,还需要重新组织。另外,适合某项生产活动人力不是自动展示的,他们常常呈现蛰伏的状态,需要挖掘。人力软件针对人的各种劳动能力,对其进行测评、训练、改善和提高。在组织中,人力软件主要面向“个体行为”,为每个员工提供个性化的支持和服务。人力软件与人力资源(HumanRe-source)软件有着本质的区别,后者将人力作为组织的资源之一,与财务、物料、信息等相并列,属于业务软件范畴。
组织中的“个体行为”主要包括下述类别:【22】
•能力。是个体完成工作任务的可能性,包括心理能力(包括智商)和体力能力。
•学习。是个体从外部环境中获取知识以持续改变自我的行为。
•态度。是个体对事物的内心感受及表达,比如“我喜欢这份工作”。
•满意度。是个体对工作中各种因素进行评估之后所产生的积极的感觉。
•人格。是个体内在的身心特点,它决定了人对外部环境的反应和调节方式。
•价值观。是个体对于事物价值(真、善、美)的看法和观念。
•知觉。是个体感受外部环境的意义并解释对其的感觉和印象。
•动机。是个体为了达成目标而付出的努力的强度、方向和持续性。
•情绪。是个体对环境的情感反应。
人力软件针对上述各种个体行为,具备各种特定功能,提供可操作性的工具和方法,以提高组织中个体行为的价值。人力软件的各种类型如表15所示。
表15人力软件各种类型
请注意,在表15所列的各种软件中,都只侧重于对个体行为的处理,而不涉及到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即便是诸如用组织中所有人的绩效平均值来衡量个体绩效,也不意味着将个体与他人进行互动。这是人力软件的基本性质。当然,在组织中,人力软件与协同软件是有着特殊关系的,毕竟它们在“人”这个对象上是有交集的。这种关系具体为何?我们把它放到下一小节中具体说明。
在组织信息化中,人力软件长期以来并未得到充分的重视,人们不以为它是组织信息化的主攻方向。而实际上,虽然这类软件体量不大、产值不高,但它对于组织中个体行为价值的提升具有关键作用。没有个体行为的管理,也就没有组织行为的管理。当我们推行协同软件的时候,一定不能忽略了人力软件的重要作用。
更为重要的是,由于对人力软件的认识不足,长期以来协同软件产业对自身定位有一些偏差。正确的理解是:协同软件的以“人”为核心,并非是以人力改善为核心,而是以人的社会关系(包括人—人关系和人—事关系)为核心。所以协同软件的战略架构,并非包含于图21中“人”的那个半球中,而是在人和事的交界处。这是一个关键的思想修正。
2)业务软件。以提高和改善组织中各项业务的价值为主要目标的软件。主要的业务系统如表7所归纳,此处不再赘述。业务软件是当前组织信息化的重要领域,是30年来中国信息化的主流,但未来它的比重将会逐渐下降,将增长空间更多地让给协同软件。
3)协同软件。如前所述,组织中人事交感以为气,冲气以为和,协同软件所承载的就是组织之气、组织之和。协同软件所实现的人际关系的最大化,体现为中国文化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如:和而不同、以和为贵、无为而治、治大国如烹小鲜、有容乃大、以柔克刚,等等。中国人的组织行为模式与西方的组织行为学相比,弱在对人和事的具象、精细管理,胜在对人事交感的总体把握和动态掌控。总而言之,中国人的组织管理更为灵动、更为宽容、更为变通。
2.软件工程视角的战略架构
以上我们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角构建了组织中的战略架构,以及组织信息化的战略架构。这种思维模式从一个宏观和大势的层面构建了组织中协同软件的位置。如果要更进一步揭示协同软件与人力软件、业务软件的关系,展示其中的细节与微妙之处,则需要发挥西方逻辑思维的特点,用软件工程的思维语言来进一步阐述组织信息化的战略架构。
借用UML语言,组织信息化的战略架构还可以立为图23的“象”。
图23协同软件战略架构图
对此架构,做如下解释:
(1)协同软件与人力软件
图23中按UML的符号语言,将协同软件与人力软件间描述为一种“泛化关系”。也就是说,人力软件继承协同软件的全部描述,但又有自己的个性。具体为:
1)人力软件对协同软件的继承关系。组织中人与他人、与业务的各种协同活动,最终都会沉淀到所有个体身上,成为影响和改造其内在“成熟度”与“有序度”的外部动力。如果没有协同,人在组织中的社会关系就不会实现、“社会化进程”就不会发生。如果将人的个体行为拆分为详细类别(如表15所展示的那样),就可以将它们与组织中的各种协同活动逐一对应起来,由此就将解决个体与组织的融入问题。因此协同为个体提供了一个独特的亚文化圈层,得组织中的个体行为不必通过大的社会系统就可以得到改善。由此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在这个组织中如鱼得水的人,到了另一个组织中可能会变得无所适从。
2)人力软件的个性。人力软件的个性,主要体现在它的内向性”,即对人本身的改造,这是可以不与他人、更不与业务发生关系的,因此也不进入到协同活动之中。
(2)协同软件与业务软件
图23中按UML的符号语言,将协同软件与业务软件间描述为一种关联关系”。也就是说,协同软件与业务软件可以双向相关,互通互联。图中的*”表示关联的可能性为0个或多个,即可以没有关联,也可以有多个关联。具体为:
1)双向关联。协同软件与业务软件之间的联系是双向的,即协同软件中的信息可以输入到业务软件中,反之亦然。这体现了这两种软件之间互相配合的关系,也是人参与业务,业务带动人际交往的真实反映。在软件的技术架构中,这种关系是通过功能之间的钩稽与数据的传输来实现的。
2)关联的可能性。协同软件与业务软件之间的关联根据需要而定,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即便没有关联,也不会影响到彼此的基本功能;关联可能性越多,说明彼此间的配合程度越高,组织信息化整合水平也就越高。
(3)人力软件与业务软件
人力软件与业务软件间无直接联系。它们以协同软件为纽带。其互动模式为:
1)非双向互通模式。如上所述,人力软件与协同软件之间是泛化关系,而非双向联系。所以它们二者之间不会建立一种双向互通的模式。
2)单向度模式。从图23中可见,理论上而言,业务软件中的任何信息都有可能进入协同软件,并随之被人力软件所继承。但反过来则不成立,人力软件中有些信息不会进入协同软件之中,从而也不会被业务软件所感知。通俗而言,我们要用工作的全部内容来教育和改造员工,但是员工并不一定将他的全部能力用于工作。
图23虽然简单,但是所蕴含的三类软件之间的互动关系很丰富。软件工程的视角对我们深入认识组织的太极图架构有极大益处。因为毕竟组织中的人和事并非完全二元对立的关系(如阴与阳、天与地),“组织”这个“太极”与宇宙世界的那个“太极”相比要具象很多,为其内部运转设置了诸多的限制条件。而宇宙世界的“太极”则是最高抽象。朱熹曰:“极是道理之极至,总天地万物之理,便是太极。”又云:“太极云者,合天地万物之理而一名之耳。以其无器与形,而天地万物之理,无不在是,故曰,无极而太极;以其具天地万物之理,而无器与形,故曰:太极本无极。”在这样的边界条件下,矛盾对立统一的双方才是平等、自由、充分交互和感应的。
至此我们以两种视角建立了协同软件在组织中的战略架构。通过上述内容我们可以发现,协同管理在组织中有根本意义上的地位,它处于组织管理的核心,不光可以处理协同行为,而且也可以通过对协同的管理来改善对财务、物料、信息等的管理,从而盘活整个组织管理活动,这就是“管理落地”的本质意义。
注:本文摘自由致远协同研究院出版的《协同管理导论》,转载请注明出处,即“致远软件官网”。申请试用致远软件相关产品,请拨打免费电话:4007003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