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开通体验×

只需10秒,即可快速申请开通体验

注册 登录
首页 > 协同观察 > 行业洞察

协同研究院

研究院简介

专家介绍

协同知识

协同期刊

体验产品

  • 大型企业协同管理平台 A8+
  • 中小型企业协同办公平台 A6+
  • 企业信创协同管理平台 A8-N
  • 移动协同办公平台 M3
  • 如何理解协同、动态,对信息系统的挑战?
    时间:2018-02-24新闻来源:致远互联官网浏览量:5872

    中国的协同管理软件发端于组织的行政管理,包括企业、政府和社会团体,基于流程的制度管理和业务协作的需要,其显著特征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协作、沟通以及制度的有效执行。与西方发达国家规则、契约意识已经深入人心不同,中国的现代企业制度和组织管理的兴起时间不长,而中国文化尊重组织层级和过程监控,也给管理信息化提出了从人、组织、部门和岗位定义的层级化协作带来了机会。

    企业流程的本质(政府也类似),是为了解决围绕客户的业务活动的跨部门、跨单位和穿越层级管理链条而直接基于业务和管理事件的协作,所以流程以及基于流程所需要的业务、管理场景信息、业务过程的动态信息构成了过程管理的基础,我们看到中国的组织管理在这方面是有特色的。

    基于以上两个基本特征,致远公司规划、设计开发了命名为“协同管理软件”的新一代组织管理软件的模型,以组织模型中对组织人的层级定位、角色分工为基础,基于业务、组织管理的事件为对象,以流程制度、知识文档、企业业务动态信息为信息化的模型构造元素,形成了独特的致远协同管理软件。协同管理软件的核心特征在于对制度流程的执行,并可以构造面向组织客户、末端业务人员的组织协作的事件、流程和动态的问题解决团队,从而在组织层级结构和岗位分工的基础上构建了动态的业务团队、业务协作过程,从而提升业务效率和管理工作的质量,包括命令链和汇报链以及跨部门、跨单位的业务协作链条,既兼顾组织的契约、制度规范和政策体系,也能够大幅度提升组织的动态特性比如客户需求响应能力。组织权限在约束下的下放,让业务人员能够在约束下做出业务决策。

    正因为如此,协同管理软件与传统的企业管理软件具有很大的区别,并对传统企业管理软件比如财务软件、ERP软件和各类专业软件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协同管理软件的核心在于协同管理软件的出发点和目的是基于规范企业行为、信息化实现对流程制度的快速执行和高效约束,提升管理质量的同时又降低因为信息送达慢、跨部门人员和职能组合困难的问题。通过以人为本或者说以组织人为中心,以组织的架构、分工和流程制度为基本构造,以事件、信息、人与目标和职能的融合从而大幅度提升组织效能为目的的新一代信息管理系统。

    协同管理软件聚焦在组织内部协作的信息化,其客户群体包括企业、政府、事业单位及其他各种行业和群体。虽然对客户的规模没有约束,在现实的客户场景中主要是有一定规模、追求管理规范化、期望持续发展的企业和政府单位为主。在需求上,聚焦于行政管理、业务团队协作,以业务的规制化、标准化、集约化管理为基础,基于移动、云与业务、管理工作互联,构筑互联网化的组织管理,也可以称之为“互联网+组织管理”的软件模式。

    协同的信息化模型基于组织架构、角色分工的岗位以及组织中的人员的层级定位、组织分工,以组织模型作为信息化构造的基础。以门户或者称之为业务空间构造出个人与组织的信息互动的界面,包括组织、流程和业务推送给个体的待办事项及个体组织和组织中的他人发起的请求事项,以专有的工作流、知识文档分类体系、分布式云存储,以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构造了组织的知识基础并成为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存在,在组织业务与事务的归类与划分上,协同管理软件让组织的行为以组织制度、规范和软性文化约束形成了协作的模型。

    产品设计依循这种结构,以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私有云、公有云以及混合云的拓扑结构实现跨地域、跨时间、跨部门、跨单位的多层级、多角色的协作,这是其基础模型架构。新近几年,致远基于云技术、流程、数据表单和知识文档,集成人、部门、岗位等基础要素,构造智慧的、高度动态的、可复制的业务协作场景,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比如对选用育留为基础的HR与员工的协作式的协同HR正在取代以资源视角的档案管理式的传统HR软件。

    任何单位的结构、层级、分工都是基于其组织定位、战略和目标而成,因而协同管理软件本身提供了一个定制平台。其实施过程是客户的组织架构、岗位、人员和制度在互联网软件环境中的录入为主的构造过程。同时也需要对客户的组织架构、制度流程和业务过程进行调研分析,有时候还会少量涉及咨询服务,通过培训和知识转移的方式,让组织级客户的相关部门(一般是IT部门或者办公室)来完成组织信息化的实施,从而实现组织的互联网化的协作。长期的运维技术由致远承担,而系统建设基本就由客户自己完成了。

    这些年来,协同管理软件不断进步与发展,为客户带来了巨大的价值,并有效协助中国企业提升了管理和内部治理的水平。现阶段的主要困惑则在于组织管理及协作服务是组织内部自身的动因驱动的,而组织管理的技术、方法和体系的模型与产品的模型,或者说技术实现的方面与客户的需求对接具有相当的困难,故在实施、技术维护和长期发展,包括管理复制、行为复制、制度复制和流程复制方面,都还有巨大的工作要做,这也是现实中的困惑与困难。

    展望未来,提升组织效率为目标的事件效率、个体效率和流程效率,以及基于互联网的异地、分时的协作需要,对于中国企业、政府包括高校都是一种挑战。移动、云、万物互联(IOT)以及基于互联网的软件之间自身的连接、融合与自适应的协作将是方向,但也充满挑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