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开通体验×

只需10秒,即可快速申请开通体验

注册 登录
首页 > 协同观察 > 行业洞察

协同研究院

研究院简介

专家介绍

协同知识

协同期刊

体验产品

  • 大型企业协同管理平台 A8+
  • 中小型企业协同办公平台 A6+
  • 企业信创协同管理平台 A8-N
  • 移动协同办公平台 M3
  • 知识管理与知识协同
    时间:2018-02-28新闻来源:致远互联协同研究院浏览量:7320

    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管理学教授彼得•德鲁克博士首先提出了知识工作者和知识管理的概念,指出我们正在进入知识社会,在这个社会中最基本的经济资源不再是资本、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而应该是知识,在这个社会中知识工作者将发挥主要作用。80年代以后,德鲁克发表了大量相关论文,对知识管理做出了开拓性的工作,提出“未来的典型企业以知识为基础,由各种各样的专家组成,这些专家根据来自同事、客户和上级的大量信息,自主决策和自我管理”。90年代中后期,美国波士顿大学信息系统管理学教授托马斯•H•达文波特开创性地提出了知识管理的两阶段论和知识管理模型,成为指导知识管理实践的主要理论。与此同时,日本管理学教授野中郁次郎博士针对西方的管理人员和组织理论家片面强调技术管理而忽视隐含知识的观点提出了一些质疑,并系统地论述了关于隐含知识和外显知识之间的区别。2l世纪初,瑞典企业家与企业分析家卡尔-爱立克•斯威比博士将知识管理的理论研究引向了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并相互比照的道路,他从企业管理的具体实践中得出,要进一步强调隐含知识的重要作用,并指出了个人知识的不可替代性。

    最早将知识与协同结合在一起,并提出知识协同概念的是 Knowledge Management 杂志前任主编Karlenzig,他认为知识系统就是一种组织战略方法,可以动态整合内外部系统、商业过程、技术和关系,以达到商业绩效最大化。从协同角度看,知识协同是广义“协同”的一个重要分支,除了强调协同各部分按照工作任务、流程、角色相互配合共同工作外,更加强调进行知识资源的共享、传递和交互。从知识管理的角度来看,知识协同是其发展历程中的第三阶段,其中第一阶段以数据/信息传递为主要标志,第二阶段以知识共享/隐性知识管理为主要标志,第三阶段则以知识协同为主要标志。根据张中会等的定义,知识协同就是以知识资源为核心进行协同,通过各单元的相互作用、相互适应、相互制约,知识资源在集聚中被创造出来,从而产生组织的整体功能大于各独立单元功能之和的知识协同效应。该定义表明知识协同强调以知识资源为核心,而所谓知识资源包括知识客体(如专利、产权、制度等)和知识主体(如人、团体、组织等)两层含义。同时,由于知识协同势必通过知识资源之间的知识关联来实现,而知识协同效应的高低也将取决于知识关联的强度,因此,知识关联也是知识协同的一个重要因素。

    知识协同的概念出现后,大量学者进行了相关研究。Anklam指出知识管理的协同化发展就是知识协同,知识协同以协同、协作、共享和合作创新为主题,通过实践社区、学习社区、兴趣社区、目的社区等进行知识的协同和交互。孙强等指出,知识协同是一种非平衡态的系统内部子系统通过互相影响而形成的整体联合作用,可以达到“1 + 1 > 2”的整体效应。胡昌平和晏浩指出协同知识管理就是:连接组织内部各个部门或人员,整合组织内部知识资源,协调组织内部各类系统,使其长期合作,促进知识管理目标的实现。柯青和李刚指出,在协同商务环境下,创新性地运用知识管理的相关理论方法和技术,以实现企业内外知识资源的协同管理和运作。熊励和孙友霞指出:要用协同的思想来解决知识管理中错综复杂的问题,将协同理论引入知识管理领域,实现知识管理的最大效益,即是协同知识管理。李丹、樊治平等分别提出了知识协同的概念模型,他们都将知识协同视为知识创新为目标任务的知识活动过程,知识协同过程涉及知识协同主体、知识协同媒介、知识协同客体与知识协同情境四要素,对这些要素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提高企业协同效应。战洪飞则构建了基于网络的协同知识管理系统,为分散异地的企业员工和客户的知识交流和共享提供了有力的工具。丁瑨等提出了复杂知识网络模型,将复杂网络方法运用于知识网络研究中,并且进行了计算机仿真,结果显示,在不同的网络更新策略下,知识存量落后的网络将随着网络密度与边权的增加缩短与先进网络间的距离,并且选择与高中心性与中介性主体结合始终是促进知识快速流动的有效手段。杨波在总结了现有文献中与复杂社会网络建模有关的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 STC 模型(Dynamical Coupling Model of Network Structure and Agent Strategic Behavior),即网络结构和主体策略行为的动态耦合模型,该模型考察了主体行为策略对网络结构演化的影响,并且引入度异质性、聚集系数等复杂网络测度指标对网络进行测度,运用仿真与多变量回归等技术分析微观变量对网络结构的影响程度。

    从知识管理到知识协同,人们对知识的认知经历了传递、共享和协同三个过程,而且更加强调知识在社会网络中的作用。知识协同不仅仅局限于企业内部的知识共享,更加强调企业内外部知识的交流和协同,不仅提升企业的知识协同效应,更要提高社会的知识协同效应,为整个社会创造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