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开通体验×

只需10秒,即可快速申请开通体验

注册 登录
首页  >  关于致远  >  致远动态  >  新闻详情

体验产品

  • 大型企业协同管理平台 A8+
  • 中小型企业协同办公平台 A6+
  • 企业信创协同管理平台 A8-N
  • 移动协同办公平台 M3
  • 致远互联COP 构建共融共创新生态
    时间:2023-03-14新闻来源:致远互联官网浏览量:6219

    “独行快,众行远”,这句谚语愈发成为如今企业软件市场的价值导向。尤其是,近几年,在技术、市场、云化、商业模式、政策牵引等多重因素的卷挟下,企业软件发展从单一维度向多维度演进。

    企业软件能否真正撬动市场,激发市场活力,形成裂变,更在于其生态的挖掘与构建能力。换句话说,企业软件想要走得更远,生态能力既是“护城河”,也将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3月4日,致远互联在协同管理领域,又向业界扔出一记重锤,意在基于平台开放生态,与伙伴一起共同破解客户在数智化时代的困局。大会上,致远互联重磅发布蜂巢计划5.0。

    从蜂巢计划1.0到蜂巢计划5.0,致远互联的协同生态棋盘布局了整整五年时间。之所以,对协同生态伙伴不断提高重视,不断进化、迭代蜂巢式多层次、立体化的生态路径,偶然中有必然。

    平台下的生态变局

    致远互联早期从协同办公(OA)起家。

    从OA到COP是根本性的转变,既是垂线、单品、某一领域场景到多维度、多业务能力属性的变化,也是运营模式的变革。

    回顾其发展历程,每一次技术的局部变量,累积最终都引发了质的改变。2012年,致远互联发布“业务生成器”,作为低代码的雏形,“业务生成器”无论在客户,还是合作伙伴中,都引起极大反响。

    客户可以根据“业务生成器”打通表单数据,构建出个性化、定制化的业务应用场景,渠道伙伴则从中嗅到了更多的可能性与业务场景想象力。同时,“业务生成器”为今天致远互联平台及生态战略打下牢固的基础。

    此前,致远提出“产品+平台”的战略,2019年在云原生、微服务、容器化、低代码、信创等多重技术的催化下,致远互联正式提出COP(Collaborative Operation Platform,协同运营平台)。

    无疑,低代码、云原生、平台PaaS化构成了COP的价值核心,成为其重要标签。

    也意味着,致远互联从以往产品平台升级为平台生态厂商。

    “COP平台更多面向行业,可较深度地经营客户业务,从而满足客户基于新的需求产生的新业务场景。”致远互联副总裁、营销体系总经理马文表示,COP平台让致远互联的伙伴从传统的经销商蜕变为资深行业专家。

    企业产品属性的变化以及平台业务类型的变化,直观地体现在业务营收上。据致远互联官方数据披露,基于低代码平台创造的价值,在致远互联直销收入占比高达70%。

    平台属性的进化,让致远互联意识到,To B伙伴市场同样需要破局者。

    2019年,在致远互联从产品向平台化公司转型的关键节点,伙伴政策也顺势而出。致远互联首次提出蜂巢计划,在1.0阶段,侧重于传统分销模式的升级,提出CAP(业务应用定制平台)+应用创新平台生态计划。

    此后每一年,蜂巢计划均有升级。2020年,蜂巢计划2.0阶段,提出空白城市经营、发展基金支持、以及人才输送等七大举措。2021年,蜂巢计划3.0阶段重点在于伙伴生态模式的突破,除了传统授权经销伙伴、实施服务伙伴、开发服务伙伴,更挖掘出更多新型伙伴,诸如,城市专营伙伴、产品联合开发伙伴、战略合作伙伴、增值产品整合伙伴等。

    2022年,是致远互联生态伙伴加速、丰收的一年。在2021年成功引入100家城市专营伙伴、100家产品及解决方案伙伴、30家行业专营伙伴基础上,致远互联更进一步,于2022年年初发布蜂巢计划4.0后,致远互联又趁热打铁推出“蜂巢计划4.0 专属经营加力行动”,定向支持专属伙伴体系。

    其实,产品与生态伙伴如同两个啮合的齿轮,相互摩擦传动,让企业的车轮滚滚向前运转。

    互利互惠 多赢生态新范式

    丰富的产品形态以及基于低代码造就的产品可延展性,让致远互联生态伙伴不再囿于过去的分销渠道。目前,基于致远互联协同生态,其生态伙伴既包括营销生态、产品生态、商业生态,即战略营销生态伙伴、行业伙伴、ISV供给侧伙伴、三方产品、专营伙伴(包括协同专营、城市专营)等。

    生态伙伴们基于丰富的产品和自身创造力,又为致远互联延展出更多的产品品类与行业想象力。经过五年的耕耘,致远互联生态伙伴结构发生巨大变化,据致远互联官方披露,协同专属专营伙伴占比超68%。

    致远互联与生态伙伴的互惠互利显而易见。

    缩短切入行业链条:合作伙伴基于自身经验,输出大量行业可复用解决方案。致远互联高级副总裁蒋蜀革谈到,致远互联服务客户时,常常遇见个性化诉求或不同业务场景的构建。

    比如,园林项目管理与投资项目管理虽均属于项目管理范畴,但两者的内核、业务模式、表单数据完全不同,这时,合伙伙伴的价值就凸显出来。合作伙伴或者拥有行业客户资源,抑或拥有服务行业客户的经验,很容易根据行业客户实际业务需求,基于低代码、微服务、云原生等技术,构建出新的产品品类,从而缩短致远互联切入新行业领域的时间与流程链条。而合作伙伴成功服务数家行业客户后,其解决方案可以水平复制。

    马文也表示,引入专业的合作伙伴,让致远互联生产关系、生产效率发生质的变化,以往难以服务的客户,在专业伙伴或ISV的合作下,可以很好地实现交付。

    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在专业伙伴的助力下,快速切入行业,解决客户问题,完成交付,获得客户认可,形成商业闭环。直接带来的是时间、人力、销售成本的压缩、降低,让致远互联可以腾出更多精力投入新产品的规划上。

    马文表示,任何一家商业组织都不可能做到将千行百业了解透彻,一定需要依赖于专业的伙伴来打造产品形态与生态体系,形成面向不同行业的客户群体。“从供给侧改革,既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又激活合作伙伴的行业延展性与产品适用弹性。”

    商业模式联合创新:在与伙伴合作过程中不可避免产生化学反应,激发出新的商业模式。与致远互联合作时长达18年之久的致迈科技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致迈科技有25年ERP 领域应用实践积累,在电子发票、预算、费控、报销、银企互联等财务场景深耕多年。致远互联看重致迈科技 ERP 场景理解、标准产品配置能力,致迈科技则看重致远互联 COP 平台的弹性定制化、广泛连接性与生态集成能力,双方合作水到渠成,双向奔赴,最终实现产品级的打造与水平可复制化的深度合作,形成针对 ERP 领域的专业协同解决方案。

    致远互联在重新定义伙伴的过程中,成就了众多合作伙伴。在企业经营、成长空间、规模化发展诸多方面,给予合作伙伴针对性的帮助,全方位赋能伙伴成长发展。

    成就伙伴 让伙伴可持续发展

    如果说,企业创新需要基于技术、人才、市场、组织体系。那么,生态系统则更多基于“价值共创”,甚至是进化心理学中的“互惠”原则。

    生物界中“利他行为”普遍存在,进化学理论认为“互惠利他”增加了物种生存的可能性,并产生边际效益,使得物种群体获益。商界中更是如此,外界普遍认为,苹果公司最大的价值在于其强大的生态系统。

    基于iTunes商店、云存储服务iCloud在内的“黑土地”,成就了众多独立开发者“神话”,也让繁荣的生态系统成为苹果的核心竞争腹地。不只是C端如此,英伟达的CUDA平台、Salesforce的平台生态构建出难以逾越的“护城河”,让竞争对手难以企及。

    蒋蜀革认为,大厂都在讲生态,这是产业与数字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需求,通过生态力量,转化为新的业态。于致远互联而言,其生态系统需要自身具备一定的业务创新能力,同时合作伙伴又能聚焦某一细分市场,产生规模化效应,让协同运营的价值倍增。

    更重要的是,利用“互惠利他”原理让合作伙伴积极拥抱生态,繁荣协同运营新生态。不只是让生态伙伴有钱赚,让合作伙伴在生态体系内可持续良性成长。

    树立品牌、成就立体的商业价值:再小的树苗也是生态中的一份子,也有自己独特的生态价值。同样,再小的生态伙伴也有其商业价值,独有的品牌画像和业务理解力。

    致远互联深谙伙伴的“产品梦”和“品牌梦”,通过品牌授权和商业授权,让生态伙伴能够更加独立地服务行业用户,更加立体地展现其品牌、商业价值。在蜂巢计划1.0至4.0推进过程中,一系列具有“地域特色”或独特“解决方案”的生态伙伴脱颖而出。

    从游击队向正规军逆袭:蜂巢计划3.0是致远互联生态系统的关键节点,从产品、人员、培训、营销、资金等多个维度突破了以往合作伙伴的生态模式。

    多家致远互联合作伙伴谈及与致远互联合作前后的变化表示,以往不同经销商因政策不透明,存在无序竞争。致远互联的伙伴政策更为明朗,最直观的变化是管理制度的规范、体系化。在透明的激励政策下,不同经销商良性竞争,大家更有干劲与冲劲。

    淄博致远就是在致远互联城市专营伙伴政策扶持下,跳脱传统经营模式的生态伙伴。淄博致远创始人石阁曾表示,在致远互联资金、资源与政策的赋能下,淄博致远打开了经营思路,从以往无序的经营状态,形成了一套正规的管理体系。

    迅速打开市场、扩大销售规模:依托于致远互联二十余年积累的销售网络,任何一家合作伙伴,只要解决方案够硬,便可以迅速打开销售市场,形成规模化产品品类。

    致远互联做深平台价值、做强开放生态,构建起共融共创新生态,通过产品、能力、人与人的融合,拧成一股绳打造生态共同体,赋能千行百业。

    更多信息,请见大会专区:


    电脑端专区入口


    移动端专区入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