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开通体验×

只需10秒,即可快速申请开通体验

注册 登录
首页  >  关于致远  >  致远动态  >  新闻详情

体验产品

  • 大型企业协同管理平台 A8+
  • 中小型企业协同办公平台 A6+
  • 企业信创协同管理平台 A8-N
  • 移动协同办公平台 M3
  • 平台模式是管理软件的终局?
    时间:2024-04-09新闻来源:数智前线浏览量:20363

    日前,致远互联董事长徐石在2024致远互联生态伙伴大会上发表一个核心观点:平台模式是管理软件的终局。这句话引起了业内不少的讨论。

    但这句话有个很重要的背景和现实,数智化转型进入深水区的当下,单点的应用已经没有办法帮助企业降本增效,也没有办法解决系统之间的壁垒。

    其实,标准化的产品很好,可以不断复制,边际成本很低。但客户的需求很复杂,尤其是大中型企业,恨不得原厂能天天驻场开发。最后发现,活干了很多,但钱没怎么赚到,客户对效果还不是很满意。

    卖标准化的产品已经跟不上企业的需要。而我们目之所及的企业管理厂商,都在往平台化转型,希望能提供更多的价值和服务。用友主打的是BIP商业创新平台,金蝶有EBC企业业务能力平台,致远互联说的是AI-COP数智化协同运营平台,钉钉和飞书也都说自己是一个PaaS平台。而誉为SaaS模式鼻祖的Salesforce,也很早就开始了从SaaS工具向PaaS平台的转型升级。

    平台化不仅仅在资本层面显得更加性感。更关键的是,只有「平台+生态」才能满足企业在数智化转型中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

    那么,平台型企业又有什么特征,又需要具备什么能力?

    首先得支持规模化且个性化的定制。这也是最核心的诉求,不能再像过去那样,靠堆人头去满足个性化需求,而是需要平台本身具备足够便捷和强大的定制化能力。

    比如这几年很火的低代码平台。通过代码封装,改变了传统的代码开发方式,把门槛降得很低,基本消灭了代码开发的环节,只需要理解业务逻辑,基本可以组装出一个适合的应用。可以这么说,目前只要是想做平台化的厂商,几乎都在夯实自身的低代码能力。

    当然,各家的低代码能力差异还是比较大,比如致远互联的低代码源于协同,以运营管理为根基,以流程触达全员、全域、全程、全端,可以实现企业的横向连通、纵向贯通。这和ERP这些业务系统也形成区隔。现在无论做什么应用,总是要跟第三方系统建立关联,所以客户解决业务深度的问题,致远互联的低代码解决连接和集成化的问题。从这个角度来看,致远互联的低代码平台的业务约束没那么重,客户用起来也没什么负担,同时又足够支持深度应用。

    所以,徐石说,致远互联就是披着OA外衣的低代码平台公司。这句话不是没有根据的。致远互联目前超过70%的收入来自于OA的扩展性收入——平台的定制和订阅收入,而这些都是依赖伙伴共同创造。伙伴已经在致远互联的平台上创建了数以万计的各类应用。

    其次,除了低代码的能力,客户得参与进来。过去讲的是最佳实践,但最佳实践也未必能满足同行业的其他客户的需要,很多客户都希望重新组合我的业务系统,我的业财一体化是这个样子,我的管理系统是那个样子。所以,现在就变成了很多的应用都是厂商和企业的业务部门一起来构建。

    再者,与平台化相辅相成的是生态共创。正所谓无平台不生态,无生态非平台。平台提供了强大的底层能力,但不能什么事都自己做,还需要足够多的生态伙伴围绕这个平台去构建应用,然后能一起赚钱。

    而这里的伙伴包括了ISV、数科公司、咨询伙伴、交付伙伴等等,他们各自在所在领域扮演着专业角色,成了各大平台厂商拉拢的对象。不过,建生态一直是听起来非常正确,但走起来非常难的事,尤其是国内厂商,还没有在生态建设方面有非常成功的案例,它不仅考验一家企业的号召力,也考验规则的合理制定和利益的分配机制,更考验一家厂商的定力。

    当然,平台化虽然是管理软件乃至整个To B市场的大趋势,但并不意味着SaaS厂商就没有价值,在一个细分赛道和专业领域的深耕依然能活得滋润。比如法大大专注为企业提供电子签章、电子签约等,充分融入别人的生态里,也能提供足够的价值;比如WPS提供了在线文档,月活数量超过了5.8亿,成为办公领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只是,对于进入深水区的数智化转型而言,只有平台才能彻底满足一家客户,尤其是大中型客户的需要。也只有平台化经营,才能有更大的星辰大海。

    新闻标签: 致远互联,徐石
    相关推荐